《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中华文化以人为核心进行探索,才产生了天人之学(探讨什么是天、什么是人、人与天有何关系)、变易之学(探讨世界万物变化的道理)、为人之学(即人的道德伦理标准)、会通之学(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胸怀),构建了内容丰富的理论体系。天人之学是贯穿中华文化数千年发展史的主线之一,强调人的地位与作用,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
广义地说,一切学问都是天人之学,一切学问无不源于人的感受和需要,不能离开环境即自然和社会而存在;天人之学是整个中国哲学的核心命题,在学术的意义上,冯友兰先生曾经归纳说:"在中国文字中,“天“这个名词,至少有五种意义",即"物质之天"(天空)、"主宰之天"(天神)、"命运之天"(天命)、"自然之天"(天性)、"义理之天"(天理)。易道,《易经》之道,《易经》也称《周易》或《易》,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几千年传承遗留下来易学文化体系,是中华特有的文化遗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儒释道三家文化为主体的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
为了凝聚复兴传统文化的民间智慧,加强协同创新能力,打造一个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平台,由三家文化智库机构北京华夏易道东方国学文化中心、北京天人之学传统文化交流中心和北京名山名寺名观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启动“天人之学传统文化协同创工程”,已开始特邀研究员(或顾问)的选聘和调研基地的建设,据了解,作为一项系统文化工程,首期将从易道易学领域着手开展工作,后期将分别在文学、书法、绘画、音乐、曲艺、民俗等国学方面开展工作。在此,负责此项工作的负责人何松涛老师向广大国学研究者、传统文化传承者发出倡议:让我们加强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复兴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推动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继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脉和中华人文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合力。
活动具体详情关注主办方官方微信公众账号“天人之学”,咨询电话18511935880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