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协同创新 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

传媒 责任编辑:李真 浏览 查看评论

新华社广州12月13日电(记者蔡国兆、刘大江、刘宏宇)南中国海,广东省珠海万山群岛,中国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日前正式启用,面积超过770平方公里。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1984年出生的张云飞,正雄心勃勃打造一艘500吨级的无人集装箱货船,这艘船被命名为“筋斗云”,很快将在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开展测试。

“辽宁舰”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富院士说,海上测试场的启用将加快技术转换和产业发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在广东省形成以自主船舶为代表的新一代海洋智能装备示范基地,促进行业法规标准率先建立,助力抢占国际自主船舶行业制高点。

张云飞带领的“云洲无人船团队”,是珠海近年来从港澳引进优质创新创业团队的代表。

近几年,珠海充分利用港澳高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共同合作设立创业创新中心、科研机构等平台,掀起一股“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热潮。

云洲智能与香港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大湾区人工智能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如长园共创公司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建设“电力传感器实验室”;澳门大学在横琴设立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推动科研成果实现转移转化;港资企业金邦达今年9月启动“珠海市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产业与创新技术对接交流的前沿阵地;安润普科技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大湾区智能穿戴创新中心”……

珠海抓住港珠澳大桥通车机遇,依托横琴自贸片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制度创新优势,进一步深化粤港澳科技协同创新,使珠海成为国际创新资源进入内地的“桥头堡”。

“把珠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这是珠海市委书记郭永航的憧憬。

珠海,是广东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一个缩影。

广东,这个29年连续蝉联“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沿海发达地区,正加快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这是一项极具全球雄心和长远眼光的布局。

今年8月,来自香港、澳门与广东等地的7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及协会组织,在广州共同发起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联盟”。

中科院院士、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创新联盟主席陈新滋说,联盟以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实现共赢为目标,将采用“政+企+学+研+临床+资本”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市场资源有效对接和高效整合。

2017年,深港联合资助“深港创新圈”项目8个,10年来累计联合资助70多项,深圳单方资助200多项,共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催生出固高、贝特瑞、北科生物等行业龙头企业。香港6所高校在深机构累计承担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科技项目1300多项,获得支持经费近10亿余元。

“进一步深化拓展深港合作,加快推动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继续努力探索深港合作新机制、新做法,积极推动两地创新要素无缝对接和合理流动,为内地与香港科技合作探索新路。”深圳市科创委相关负责人说。

粤港澳大湾区生产要素高度集聚,具备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条件,但不利因素也显而易见,主要存在基础薄弱、“软件”配套不足、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生产要素存在流通障碍等问题。

“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面临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广东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陈鸿宇说。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粤港澳三地关于科技创新的理念、政府作用的理念尚存有差异,还存在着信息壁垒、管理规则落后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在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体制繁忙突破创新。

几个月前,粤港保护知识产权合作专责小组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要共同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合作新机制,推动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进一步发展。

香港知识产权署署长梁家丽认为,粤港双方各有优势,将进一步合作,推动粤港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广东省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宪民说,2018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开局之年,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立务实高效的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联动机制,促进两地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发展。

“抓好机制协同,依托发挥现有机制作用,加快建立三方推进大湾区建设的协调机制。”广东省港澳办副主任郑建民说,未来须抓好产业协同,重点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朝着“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来源:新华网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

投诉建议
通过E-mail将您的想法和建议发给我们
邮箱:8888888@qq.com
联系我们
合作QQ:88888888
电话:0086-8888888
& Copyright © 2014--2020 中华传媒网 版权所有